青春 “篮” 不住!吉林 5000 少年球场逐梦
10 月 23 日的长春东北虎体育中心人声鼎沸,随着一记精准的三分球空心入网,2025 吉林省青少年篮球联赛正式拉开帷幕。当裁判吹响开赛哨声,来自全省 6 个市州、14 个县区的青少年球员们即刻投入角逐,用奔跑与跳跃书写着属于青春的热血篇章。这场覆盖 287 所学校、汇聚 5256 名球员的赛事,不仅是吉林省青少年篮球的年度盛会,更成为体教融合战略下培育体育后备人才的生动实践。
赛事规模的跨越式增长背后,是吉林省对篮球事业的深度布局。相较于往年,本届联赛参赛人数增幅显著,历经 4 个月的层层选拔,男女八强队伍从千余场预赛中脱颖而出,即将开启冠军争夺战。这种广泛的参与度,印证了篮球运动在吉林青少年中的深厚根基,也回应了省体育局 “扩大人才基数” 的发展目标。为打破以往赛会制 “赛程短、观察难” 的局限,本届联赛创新采用 “常规赛主客场双循环 + 季后赛交叉淘汰” 模式,100 天内将在 48 个场馆上演 1824 场对决,赛事密度甚至超越部分职业联赛。
科技赋能让青训体系更具专业性。全省 15 所新建或改造的校园篮球中心同步启用,每块场地配备的视频采集系统实时捕捉球员跑动轨迹、投篮热区等数据,通过 “吉林青训云” 平台直连吉林东北虎俱乐部球探账号。“过去球探得追着比赛跑,现在坐在办公室就能分析球员表现,优秀苗子第二天就能收到试训邀请。” 赛事技术总监介绍道。这种数据化选拔模式,正破解着吉林篮球过往 “人才识别难、输送渠道窄” 的瓶颈。
zoty中欧,zoty中欧登录,zoty中欧体育,中欧体育(zoty)官网体教融合的深度推进成为赛事最大亮点。省教育厅将参赛情况纳入 “十四五” 收官考核指标,倒逼学校加大体育投入,而体育局则承担全部赛事经费,包括球员的交通、住宿等开支。长春市某中学的参赛经历颇具代表性:该校与本地俱乐部合作组建球队,专业教练每周到校指导训练,文化课教师则为球员定制弹性学习方案,实现 “训练不耽误、学业不掉队”。这种 “学校抓教育、俱乐部抓训练” 的模式,正是吉林探索篮球人才培养的典型样本。

赛场上的精彩瞬间,处处彰显着青少年的拼搏精神。在长春队与吉林队的焦点战中,16 岁的后卫李明轩在脚踝扭伤的情况下坚持完成关键抢断,助攻队友完成绝杀;女子组赛场上,延边队的朝鲜族球员金敏智用精准的中距离投篮刷新得分纪录,展现了女球员的竞技实力。这些瞬间背后,是球员们克服学业压力坚持训练的执着 —— 数据显示,吉林中学篮球运动员多集中在 15-16 岁黄金发展期,但随着年级升高,学业压力往往导致参与率下降,而联赛提供的发展通道正让更多孩子愿意坚持热爱。
赛事的深远意义远超竞技本身。作为吉林省 “三大球” 振兴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,本次联赛与省运会 “一统三拓” 政策形成联动,通过单年龄段设项、跨区域组队等机制,让更多基层球员获得实战机会。同时,联赛与全国 U 系列赛事、安踏星火联赛等形成衔接,优胜者可晋级全国总决赛,为职业俱乐部输送人才搭建了阶梯。省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:“我们不仅要办比赛,更要建体系,让每个有天赋的孩子都能看到成长的可能。”
随着常规赛的全面展开,这场篮球盛宴已在吉林大地掀起热潮。12 月 31 日,总决赛将在可容纳 6000 人的长春奥林匹克公园上演,免费开放的门票已引发抢票热潮。从长白山的校园球场到长春的专业场馆,这些奔跑的少年们或许还不知道,他们脚下的赛场,正是吉林篮球重拾传统优势、迈向复兴的起点。而那些在赛场上挥洒的汗水,终将浇灌出中国篮球后备人才的茁壮幼苗。